互联网消费时代,传统定位理论是否需要战略升级



  定位理论指的是给定位依据的方式方法,从里斯、特劳特到大卫.奥格威再到迈克尔·波特,不同的时代,由于市场、消费者、竞争者的不同,定位理论也是一再的升级,那面对现在的互联网消费时代,传统定位理论是否需要战略升级呢?

  定位理论盘点

  1969年定位理论的首篇署名文章《定位——同质化时代的竞争之道在《工业营销》杂志上正式发表。

  1970年,菲利普·科特勒先一步将Positioning引入到营销之中,作为STP重要部分之一,以引导企业营销活动的方向。

  1971年,大卫.奥格威在《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刊登广告,列出了创造“有销售力广告”的38种方法。

  1972年,《广告时代》刊登了艾·里斯和杰克·特劳特的系列文章《定位时代的来临》,正是这个系列文章及以后刊印的单行本等开创了营销史上的“定位理论”。

  1980年,随着商业竞争日益加强,迈克尔·波特将定位引入到企业战略,作为战略的核心,开创了竞争战略。

  从时间轴上我们不难看出,定位理论的发展史就可以看出,直到艾·里斯与杰克·特劳特将这一理论发扬光大并确立营销领域江湖地位,无论在此前还是之后,定位理论本身就是在不断完善修补的基础上实现了自身的升级迭代。充分体现了生产力经济水平决定上层建筑这一理念。因为只有相应的市场规模、企业形态发展了一定程度,相关经济学理论才有研究、借鉴、总结的基础。 因此,在早期定位学的发展过程中,这一理论在市场营销领域得到运用和强调的是广告观念之争。

  理论作为知识的总结,或多或少都存在着时代局限性,属于营销学范畴的定位理论同样如此。因为人的寿命是有限的,在某个时期内,学者所提出来的,凝聚了无数智慧结晶的理论体系,的确具有实战的指导性。但是,多年后,在面对新的市场环境和消费人群的基础上,需明白传统定位学理论经过多年的传承发展,确实有很多闪光点值得我们运用,但很明显,定位理论的先驱者们未预测的当前市场形态决定了传统定位理论的局限性和狭窄性。

  如今在中国市场,依然有许多传统定位咨询公司固守工业化时代广告和营销作业理论,他们对互联网时代消费升级下新中产、80后、90后甚至00后等新消费群体的涌现,缺乏足够的认识和剖析。基本上,传统定位理论优先于竞争对手,不是用户。 定位的核心是剥夺用户的心灵资源,建立障碍和强有力的控制。 但是,互联网时代的核心是用户体验至上,开放与连接,是适应多样性、个性化需求的正确对接。 因此,失去用户层面的战略决策布局往往会取得南辕北辙的营销效果。因此,企业在做品牌战略定位时需研究当下消费者的消费习惯、真实需求,来真正做好让企业品牌走到消费者内心当中去,以此来塑造品牌的核心价值。

  的确如今在中国市场,80后、90后甚至00后已经逐步成为新的消费主力群。而与此同时,互联网技术特别是移动互联技术已经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消费习惯和模式。在此环境下,传统定位理论的众多核心观点,都已经不适应企业的发展需求。

  在网络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消费者越来越理性,消费者的学习能力也越来越强。 我们在着眼于一些核心品牌概念(如定位语)的时候,必须运营整个品牌,教育消费者,与消费者交流。企业塑造品牌不能不学习定位,定位理论在认知和传播方面高于其他理论,但不能盲目崇拜定位。 特别是在互联网环境中,定位理论需要进一步发展。 因为现在的品牌不仅仅是企划和传播,运营也需要微细化。

互联网消费时代,传统定位理论是否需要战略升级


商标注册排查
驳回风险评估
商标查询
欢迎拨打先知对咨询电话:
010-56018888

您也可以咨询我们的在线客服
在线咨询 QQ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