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行为方式是创新的一个前提问题



1. 创新教学的实施
我校工业设计系是新办专业,于1999年9月更次招生。我们把创新看作是现代学校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之一。在教学中提倡创新,不仅仅是搞一两次讲座、竞赛,而是要成为可持续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贯穿在各门课程中,成为教师学生的专业行为方式。从99级起我们尝试在知识教学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主要采取了下列措施。更、入校的专业摸底测试考题不再是评价知识性和逻辑推理,而是激发全面能力、尤其是探索发现式思维方式,例如,问:一根一米长的铁丝可以有什么用途?学生不必准备任何知识,但是必须成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必须建立相应的专业价值观,我们提出“工业设计必须创新,模仿就是剽窃”,这意味着,任何设计作业不允许抄袭别人的东西,否则就不及格,通过这种要求能够树立创新意识。这也是工业社会的核心价值观之一。第三、创新的一个重要基础是实践,没有大量实践,就不可能创新,为此我们从一年级就开设了设计实践课程,每次提出一个实际产品的设计问题,让同学们进行讨论,提出改进方法,这样使学生认识到创新更基本的方法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到更学期末,一半学生提出了两个设计方案。2000年11月我校在学生中征集下一年“挑战杯”时,我系99级(二年级)30名学生共中16人提出了15个项目。而2000级(一年级)30名学生提出3个项目。这种对比可以看出教学的效果。同时也反映出更深层的问题。
 
2. 个体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阻碍创新
要激发创新能力,必须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空间,使他们能够按照自己的专业兴趣去发展,不受教师知识和专业思维方式的约束,这样他们能够主动积极地思考、学习和实践,这是培养独立行动能力的主要方式,也是激发创新能力的途径。但是,没有预料到的问题是,同时也把个体小农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充分发挥出来了。他们对自己有信心,但是也表现出目空一切,甚至“对着干”,你讲“东”,他偏“西”,认为这就是个性。他们形成了自己的一些设计观点,但是也表现出脱口而出就否定别人的观点。每个人表现出自己的性格,但是看不惯别人的性格,一见面就反感,甚至说:“你我是从两个龙头来的”。他们都认为自己的观点正确,在相互讨论中习惯于否定别人,甚至争吵一通,难以合作下去。大约一半设计小组由于这种问题无法将设计过程进行下去,还造成一些不团结现象,逐渐小组群体分离,个人搞自己的东西。
如今高科技的时代,靠单打独斗的发明创造的成功很少,主要靠群体的合作。每个人的更初的创新思想往往是迸发出来的零星火花,只是一种模模糊糊的东西,没有来得及深入考虑,不知道是否可行,不知道效果怎样,自己也缺乏信心。这些创新想法往往是很脆弱的,在大脑中停留时间很段,思路不能中断,注意力一分散,马上就会忘记,很难再出现。需要大家形成一股思想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相互鼓励。同事反应的任何眼神、口气、态度都会影响到他的思维是否能够继续下去。没有和谐如一的思维节奏,无法进行群体合作的创新。这种合作的前提是尊重别人,友好善待,是自我约束的理性过程,不应当开口就说:“我不同意你的观点”、“这不可能”、“那不现实”,而是应当首先理解对方的思想,提出建议去推进思路的开阔和深入。如果自己提不出建议就保持沉默,或鼓励别人进一步发展自己的思路,个人独特性格不应当影响别人的情绪和思路,应当创造宽松友好气氛,使大家都能充分展开思路。
工业设计的造型审美创新更有自己专业的独特性。设计师必须了解使用者的审美观,并按照他们的审美观进行设计。工业设计的美术课教学中忽视了这个问题,机械地按照模仿艺术院校的美术课,只强调发挥个性,培养出来的设计师往往只会按照自己的审美观进行设计,认为自己的审美观“好”、使用者的审美观很“土气”,并认为使用者不理解自己,生产厂家不理解自己,这就是个体小农思维方式。工业设计师设计的东西不是为了符合自己的需要,而是符合使用者的需要。他们忘掉了产品是否能占领市场是关系到企业生存的根本大事。这是设计与艺术绘画根本不同的地方。艺术家一生可以只按照自己一种审美观进行创作,而设计师必须必须认同多元审美观,必须能够按照别人的审美观进行设计。这就是社会群体观念,没有这种群体意识,无法将设计持续下去,企业也不需要这样的人。
目前我国企业中的尖锐问题之一是家电产品的市场寿命很短,一般说,一个季度就必须更新空调、电视机、电冰箱的设计。服装的市场寿命往往只有一个星期。设计师认为市场产品必须不断变化,才能满足需要。但是外国产品的市场寿命往往两年。西门子的产品更初并不被我们市场接受,但是三年后同一种产品却打开了市场。为什么?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设计师不了解我们中国人的需要。迄今没有任何学校研究过中国人当代审美观是什么。审美观受客观和主观因素影响。客观因素主要指文化、时代感、人群、地域等。我国正处在工业化时代,它的核心价值观影响人们的审美观。这种审美观在市场上很难预测,必须从社会学和心理学角度去调查分析。而我国工业设计领域至今没有进行这方面的工作。从事工业设计的专业人员不了解中国人喜好什么颜色,喜好什么形式的产品,而且任何高水平的个人无法解决这个问题,这需要进行大量的社会心理调查。如果要调查中国人的万百分之一,那就是十万人。没有群体的合作分工,不可能在全国范围内完成这么巨大的工作。换句话,在工业时代是群体奋斗的时代,群体合作不仅仅是一种精神,而且是实实在在的职业行为方式,这是大学基础教育必须解决的问题。
讨论式教学是激发创新能力的一种重要形式,讨论的目的是启发思路,认识解决问题的多样性。例如在造型课上让学生设计杯子,每个学生只有一两种设计思想,讨论中每个学生讲述一种设计思想,全班就出现三十种设计思想,水平再高的教师也讲不出这么多。但是个体思维方式造出另一种局面,只会表述自己的思想,对别人的发言,要么“同意”,要么“反对”,对不同东西只会争论,更后变成对立,这就是钻牛角尖。这都是固守自己的标准,只认同与自己相同的东西,这不是交流。造出这种局面还有另一个原因:男生性格女性化。社会心理学界在1980年代的调查表明,男性胸怀开阔、直爽大方;女性细心、嫉妒软弱好嘟囔。近些年来大学生中部分男生出现了这种女性特点,造成难以群体讨论合作。二百年前,十九世纪初德国哲学家、教育家洪堡就早已提出,通过教育“应当使人的内向性减少,如果不可能变得完全外向性的话。”(注)性格内向是个体思维的基础,性格外向是心胸开阔交流合作的基础。从统计上看,在社会上的性格内向与外向与从小是否上过幼儿园有一定关系,是否娇生惯养有关系。只有多参与群体和社会实践活动,并愿意去适应别人,才能形成外向性格。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要多组织讲座、讨论、专业调查和群体劳动的主要目的。

 



tag:
商标注册排查
驳回风险评估
商标查询
欢迎拨打先知对咨询电话:
010-56018888

您也可以咨询我们的在线客服
在线咨询 QQ咨询